海鮮香料大米,泰式料理中的靈魂三連擊
泰國飲食文化絢麗多姿。傍海為生,以米為食,終年炎熱。他們對海鮮的處理和香料的應用堪稱一絕。泰國人擅長將新鮮的食材和香料巧妙地搭配在一起,創造出一道道令人記憶深刻的獨特泰式風味。
01 海鮮具有重要地位
泰國地理位置優越和氣候條件溫和,泰國海洋資源豐饒,海岸線延綿三千多公里,海鮮是泰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2000多年前的素可泰時期,泰國人就開始食用海鮮,泰國東北部安達曼海域的巖洞壁畫也描繪了人們捕魚的場景。到了大城王朝時期,由於國家繁榮和商業發展,漁業更加昌盛。國王拉瑪提普拉薩宮在位期間,曾頒佈法令,規定漁民可以自由捕捉大魚,但必須將小魚放回水中。這一時期的海洋漁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,成為了當時泰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泰語中,海鮮被稱作“Pla”,“Pla”一詞曾經出現在中世紀的史詩《拉瑪堅》中。在泰國佛教經典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中,同樣也提到了海鮮美食。
黑虎蝦是泰國海鮮中的佼佼者,泰國黑虎蝦生長在海水鹽度較高的海域,再加上高水溫和高光照的有利條件,蝦殼厚實,蝦身肥美,蝦青素的含量較普通蝦高20%左右,甜度比其他品類的蝦更勝一籌,素有“蝦中之王”的美譽。黑虎蝦在泰國有多種烹飪手法,由於文化、習性、喜好的不同,泰國東北部與南部烹飪黑虎蝦的手法也不競相同。
黑虎蝦柚子色拉是泰國東北部的名菜。東北部地區以黎逸府、左拉府、烏汶府等為主,因地形複雜,山地較多,因此農業發展較為滯後。儘管地理條件不利,但當地種植了一種具有特殊香氣的柚子,名曰“達萊皮爾柚子”。這種柚子皮薄肉甜,沒有一般柚子那種苦味,在當地很受歡迎。於是,東北地區的廚師便開發出了一種以柚子為主要材料的沙拉,輔以花生,手工搗碎香草,取名為“生春”。泰國半島酒店行政主廚Stefan Leitner表示,“烤黑虎蝦柚子色拉被稱為泰國東北部菜的代表菜之一,也是泰國半島酒店泰式餐廳Thiptara的招牌菜之一,它充分利用了泰國柚子和木瓜等豐富的水果資源和獨特的調味技巧,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海鮮水果融合沙拉。”Thiptara餐廳的烤黑虎蝦柚子色拉中使用了泰國特有的調味料和香料,如魚露、香茅、青檸檬等,使味型層次立體豐富,同時也獨具泰國特色。柚子和木瓜的清甜很好地綜合了黑虎蝦的海味,而黑虎蝦的甜嫩肉感,與柚子和木瓜的清新爽利二合為一,在終年盛夏的泰國,吹來了一股清新自然的涼風。
普吉島是泰國南部菜的代表地區。根部泰國南部菜特色,普吉島卡利姆灣溫德姆至尊酒店Latitude 98 餐廳研發了一套泰國南部菜教學課程,餐廳客人在泰國廚師的帶領下,學習泰南菜的烹飪要領,領略泰南菜的文化魅力,這道泰式酸角醬汁黑虎蝦就是其中的典型菜品之一。
泰式酸角醬汁黑虎蝦,融合了泰國南部獨特酸甜口味的佳餚。黑虎蝦肉質飽滿,鮮豔的橙紅色蝦殼閃耀著誘人的光澤。配上濃郁的酸角醬汁,別具一格。泰國酸角果皮薄而脆,果肉為紅棕色,顏色比我國湖南出產的酸角寡淡。在風味上,泰國酸角的味型更加複合,呈現出酸甜的複合風味。它與糖、魚露、紅椒等材料混合之後,便形成了酸甜可人的泰式酸角醬汁。酸角醬汁的酸甜味道在口腔中散開,與蝦肉的緊實鮮美產生了美妙的化學反應。酸甜口感來自於酸角醬,它既解除了油膩,又增添了豐富的味道層次。
普吉島卡利姆灣溫德姆至尊酒店行政主廚Micha Bitz表示,“泰式酸角醬汁黑虎蝦是泰國南部菜的典型代表佳餚之一,它酸甜的味道和鮮美的口感,讓人一嘗便能感受到泰國南部的陽光和海洋氣息。泰國南部擁有多元文化,其中包括了穆斯林文化和當地原住民文化等。這道泰式酸角醬汁黑虎蝦屬於融合了兩種文化的經典菜品之一。”
02 香料的美妙世界
泰國香料入菜歷史悠久,香料用來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香氣,消除肉類食物的腥味和異味。泰國古代文學作品《拉瑪堅》中有描述姜的種植、收割和使用的場景。此外,泰國古代的醫學文獻,如《卡諾拉克亞特蘭蒂庫》和《卡瑪那康達》中,也記載了各種香料的使用,包括它們的用途和功效。
海鮮酸辣湯被稱為“泰國的國湯”,是泰國美食的代表作之一。相傳泰國吞武裡皇朝時期,公主得了一種怪病,什麼都吃不下,國王廣為召集良醫,這時有一位華僑廚師來自動請纓,他說要做一道湯給公主吃,一個多小時後,一碗熱騰騰,又酸又辣又誘人的湯端到公主的面前,自從公主喝過這湯之後,病就好了。這碗湯就是如今泰國海鮮湯的雛形。
泰國海鮮湯以魷魚、鮮口貝、鮮蝦等海峽為原材料,點睛之筆的酸甜味型來自高良薑、芫荽、鳥眼辣椒、檸檬葉等多種香料的使用。
普吉島卡利姆灣溫德姆至尊酒店位於普吉島的卡利姆灣的山坡上,酒店在山頂種植了大片的香料,擁有屬於自己的“香料樂園”。普吉島卡利姆灣溫德姆至尊酒店行政主廚Micha Bitz表示,“我每天都要來這個香料樂園採摘香料,它不僅為食客帶去了新鮮的美味,看著它們一點一點地自然成才,也是我每天的快樂源泉。這款海鮮酸辣湯以及佳餚每天使用的所用香料都出產自這個‘香料樂園’。”
高良薑顏色偏白,姜芽處呈現微紅色,辣中微甜。鳥眼辣椒可以說是頂級辣味的體現,它周身通紅,小巧宛若鳥眼,是海鮮酸辣湯的辣味源泉。芫荽與鳥眼辣椒屬於絕配CP,它的另一個別名“香菜”可能更為人所熟知,泰式料理所用的香菜為大葉香菜,高溫烹煮之後,它的顏色依舊碧綠長青。雖然翻成中文檸檬葉,但是它更準確的學名叫瘋柑葉,是泰國檸檬的葉子,然而泰國檸檬擁有腦回路般的外表,表面呈現深綠色,與一般看到的黃色檸檬有所區別,它也是酸辣海鮮湯不可缺少的香料之一。
咖哩一詞意為“將許多香料放在一起煮制,最早源自泰米爾語。綠咖哩的原料包括新鮮的香茅、青咖哩醬、椰漿、各種香料和調味料等,其中香茅是綠咖哩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。香茅具有檸檬香氣,可以解膩增香,還能殺菌、緩解脹氣。
泰國半島酒店行政主廚Stefan Leitner表示,“泰式咖哩經常與海鮮、牛羊肉等食材。因為常年氣候炎熱,加入咖哩的食物可以健脾開胃,所以在泰國很受歡迎,也便於食物儲存為輔。”據泰國古籍記載,綠咖哩最早可以追溯到泰國古代的蘭那王朝時期,當時蘭那王朝的居民就已經開始使用綠咖哩了。在《清邁史記》中,就有關於綠咖哩的描述。
Thiptara餐廳出品的泰式料理中,咖哩是深受食客喜歡的泰式佳餚之一。在綠咖哩燉牛腿中,牛腿肉質鮮嫩,口感細膩,綠咖哩的獨特香氣與薑黃的濃郁味道相得益彰,搭配小茄子、檸檬草、檸檬葉等香料,整道菜品的味型即刻發生了變化,呈現複合味型,甜中帶酸。另一道豬肉湯中,加入了大量的羅勒葉和鳥眼辣椒,去除肉腥的同時,再用香料開啟味蕾。
03 泰式香米之旅
大米在泰式料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泰國的水稻種植地佔全國耕地的一半以上,水稻種植佔據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可耕地勞動力。大米是大多數泰國民眾的主食和營養來源,也是泰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。來自泰國農業經濟辦公室的資料顯示,每年泰國收穫稻穀約3000萬噸,加工後的大米約有1000萬噸出口,1000萬噸留在國內消費,泰國每年人均大米消費量約為110公斤。
泰國不同地理位置、不同省份地區出產的米也各具特色。盛名在外的香米來自泰國北部傳統稻米產區,出產的香米口感柔軟細膩,香氣濃郁。泰國另一個傳統稻米產區東北部產盛產糙米,出產的糙米口感偏硬,但是營養價值高,適合煮粥或者做炒飯。甜品中常用的糯米來自泰國南部,柔軟細膩,香氣濃郁,適合做甜品或者包粽子。根據泰國米的不同分類以及地域特點和啟發,Thiptara餐廳自創了一套“泰式香米之旅”體驗,精選八道來自泰國不同省份,使用不同型別米創作的佳餚,讓食客在一頓餐食之間,直觀感受八種大米制作的泰式料理。
以農業為主的亞索頓省位於泰國的東北部,是優質茉莉花米的家鄉,種植歷史悠久。茉莉花米是一種優質的大米品種,以獨特的香氣和口感聞名於世,屬於泰國傳統的菜餚之一。Thiptara餐廳研發的“泰式香米之旅”中,將東北部中部的亞索頓省有機種植的紅茉莉花米,點綴在椰子肉做成的薄脆上,輔以泰國青檸檬和金槍魚蛋,形成內裡柔軟細膩,外層脆爽利落的口感對比。
泰國北部及東北部盛產糯米,糯米在泰式料理中有廣泛的應用,可以說是除了稻米之外泰國人的第二大主食了。它可以與烤肉、酸辣木瓜絲等搭配,也可以融入甜品。這裡就不得不提,名聲在外的芒果糯米飯,它也入選了“泰式香米之旅”的甜品部分。泰式料理用椰汁和芒果賦予了糯米飯獨特的香氣和口感,令它成為了一道在世界範圍內被人津津熱道的極致甜品。
參考資料
- 台南泰式料理的深度指南
- 泰國飲食文化歷史研究
- 東南亞香料應用寶典
- 傳統海鮮料理技法
- 泰國米食文化傳承